查看原文
其他

大V落马记:陈杰人的公号生涯

田宇 传媒大观察 2018-09-07


田宇 / 传媒大观察原创


陈杰人,又一个因为“以网牟利”,依托网络从事不法活动的人,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。


其实,这些年来,每到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,就会出现这样的清理整治网络空间的行动。2013年,那是打击网络非法盈利的第一波攻势,当年有2个人成为典型:



1、秦火火,2013年8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。



2、立二拆四,2013年8月,杨秀宇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。


再加上当时的著名大V薛蛮子,在线下的不法行为,导致其在央视上公开认罪。这些标志性事件和人物,构成了第一波监管攻势。


这么多年的净网行动,打击了一大批“大V”,第一批时政类大V,由于各种不当行为,很多都被处理了。轻则禁言、重则销号,即使有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出声音的,影响力也大不如前。这么严格的监管打击之后,有一个显著的变化,就是:大V这个行当一下子出现了真空。连带着,第一批大V活跃的场所——微博的热度也开始出现了下滑。不过,这个行当,看来是利益诱惑太大,吸引了太多的人前赴后继。


陈杰人,看准了这个时机,一下子冒了出来。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,对官商两界的达官显贵进行“曝光”。他的违法行为,自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处。这里,只结合他的行为,说说他所依托的新媒体。


从他的新媒体使用历程来看,当微博的热度下降之后,他选择了一个新媒体——微信公众号。公号,也彻底改变了陈杰人的人生。


虽然,微信公众号,严格意义上来说,并不是媒体。其传播是在朋友圈中进行传播,类似人际传播。这种传播载体,不知道是否是陈杰人刻意的选择。因为,特别适合他想要传播的信息。

一、不重视数量,重视“质量”


纯粹的数量对媒体型公号价值很大,因为,新闻资讯类信息传播给越多的人就越有价值,就类似传统媒体中的报纸,一直在拼发行量。不过,对于众多其他类型的公号来说,数量固然重要,但是受众精准更有意义,就类似于传统媒体中的杂志。陈杰人在公号里推送的消息,就是吃准了目标人会看到,目标人也担心相关人会看到的心理。


也就是,只要让目标群体能够看到,这条消息就没有白发。不求量大,但求精准。这种传播效果,可谓事半功倍。

二、受众的新媒体使用,

已经开始分层


陈杰人通过这种先推送某个目标人的负面信息,再与目标人形成某种利益交换的行为屡屡得逞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他找准了媒体。他所选取的目标,都是微信的使用者。这批人,可能并没有接触过微博,但是,微信却是其必然会使用的。


在公号里传播的信息,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形成闭环传播,这种传播形态,又会强化传播者对信息的印象。陈杰人所运营的多个公号,针对一个事件,短时间内推送多篇文章。这些文章又在达官显贵的圈子中间传播,再裹挟民意,很容易加深被敲诈者的心理负担。进而,轻易达成他的目的。


陈杰人虽然已经被绳之以法,但是,新闻敲诈,或者叫作信息敲诈,是不会绝迹的。新闻敲诈,在新媒体不断涌现之前,其实就存在。因为,在当代市场环境下,一条负面消息,就可能让一家企业市值蒸发大部,或者直接让企业倒下。一条负面消息,也会直接让一个人的仕途彻底断送。新媒体时代,传统媒体式微,自然就由新媒体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。只是这一次,打掉陈杰人,大家会对微信公号里的信息更加有客观的判断。而下一次,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人,使用其他新载体来做出不轨勾当,这是需要警惕的。


陈杰人的人生,由公号而堆起一堆泡沫,推升他走向巅峰,这些泡沫又很快破灭,让他由巅峰坠落。这也再次提醒自媒体人,法律的底线,绝不可触碰。同时,作为旁观者,我也很想知道,被敲诈的人出于什么心理会轻易上钩,拱手送出巨额款项。© 


刘海陵:转型的第一步是先活下去

周志懿:不管哪种媒体做好就三句话

多地媒体吹响舆论监督号角

吴晨光:水源生态平衡是发展关键

王晓雄:固守城池之内最后肯定出局


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

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

欢迎您在文末留言,我们期待与你交流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